免疫印記套裝的作用:實現目標蛋白的分子量分層
免疫印記套裝是用于執行免疫印記實驗(WesternBlot,WB)的標準化試劑盒,其核心作用是通過“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→轉膜→抗體特異性結合→信號檢測”的流程,實現對生物樣本(如細胞、組織提取物)中特定目標蛋白質的定性鑒定、半定量分析及分子量驗證,是分子生物學、免疫學、細胞生物學等領域研究蛋白質表達與修飾的核心工具。
免疫印記套裝的作用:從“蛋白質分離”到“目標蛋白確認”的全流程支持
免疫印記實驗的本質是“通過抗體的特異性結合,定位并檢測復雜蛋白質混合物中的單一目標蛋白”,而WB套裝通過整合實驗所需的關鍵試劑、耗材(部分套裝含工具),解決了“試劑單獨采購、配比復雜、批次差異大”的問題,確保實驗流程標準化、結果可重復。其具體作用可拆解為以下4個核心環節:
1.蛋白質分離:實現目標蛋白的分子量分層
套裝中通常包含SDS-PAGE凝膠制備試劑(如SDS、丙烯酰胺、Tris-HCl緩沖液、過硫酸銨(APS)、四甲基乙二胺(TEMED)),作用是通過“十二烷基硫酸鈉(SDS)變性蛋白質+聚丙烯酰胺凝膠(PAGE)電泳”,根據蛋白質的分子量大小將復雜樣本(如細胞裂解液中的上千種蛋白質)分離成不同的“蛋白條帶”:
原理:SDS使蛋白質帶負電,電泳時蛋白分子在凝膠中向正極移動,分子量小的蛋白移動速度快(跑在凝膠下方),分子量大的蛋白移動慢(跑在凝膠上方),最終實現“按分子量分層”,為后續“精準定位目標蛋白”奠定基礎。
套裝優勢:預制凝膠(部分套裝提供)可直接使用,無需手動配制(避免丙烯酰胺毒性暴露);配套緩沖液(如電泳緩沖液)已預混,無需計算濃度,降低操作誤差。

2.蛋白質轉膜:將凝膠中的蛋白轉移至固相膜
套裝中包含轉膜試劑(如轉膜緩沖液、甲醇)和固相膜(硝酸纖維素膜NC膜或聚偏氟乙烯膜PVDF膜),作用是將凝膠中分離好的蛋白條帶“轉移”到固相膜上(此過程稱為“轉膜”):
原理:利用“電轉移法”(多數WB采用濕轉或半干轉),在電場作用下,凝膠中的蛋白質從凝膠內部遷移并吸附到固相膜表面,形成與凝膠中條帶位置一致的“膜上蛋白條帶”;固相膜的疏水特性可穩定結合蛋白質,便于后續抗體孵育。
套裝優勢:提供適配轉膜方式的緩沖液(如濕轉專用高離子強度緩沖液、半干轉專用低電阻緩沖液),并搭配膜的預處理試劑(如PVDF膜需用甲醇激活),確保轉膜效率(目標蛋白轉移率>80%)。
3.抗體結合:特異性識別目標蛋白
套裝中包含封閉液(如5%脫脂牛奶、BSA溶液)、洗滌緩沖液(如TBST,含Tris-HCl、NaCl、Tween-20),部分套裝還提供“內參抗體”(如β-actin、GAPDH抗體),作用是通過“封閉→一抗孵育→洗滌→二抗孵育→洗滌”的流程,讓特異性抗體與膜上的目標蛋白結合:
封閉:用封閉液填充膜上未結合蛋白的“空白位點”,避免后續抗體“非特異性結合”(減少背景信號,避免假陽性);
一抗孵育:一抗(針對目標蛋白的特異性抗體)與膜上的目標蛋白結合,實現“目標蛋白定位”;
二抗孵育:二抗(針對一抗的抗體,如抗兔IgG-HRP)與一抗結合,同時二抗偶聯“信號標記物”(如辣根過氧化物酶HRP、堿性磷酸酶AP),為后續信號檢測做準備;
洗滌:用TBST去除未結合的游離抗體,進一步降低背景干擾。
套裝優勢:封閉液、洗滌緩沖液均為即用型,無需自行配制;內參抗體可用于“校正上樣量差異”(確保不同樣本的蛋白上樣量一致,半定量結果可靠)。
4.信號檢測:可視化目標蛋白條帶
套裝中包含底物顯色試劑(如HRP對應的ECL化學發光底物、AP對應的BCIP/NBT顯色液),作用是通過“標記物-底物反應”產生可檢測的信號,將膜上的目標蛋白條帶“可視化”:
化學發光法(常用):HRP催化ECL底物產生熒光信號,通過X光片曝光或化學發光成像儀捕捉信號,形成黑色條帶(條帶強度與目標蛋白含量正相關,可半定量);
顯色法:AP催化BCIP/NBT底物產生藍紫色沉淀,直接在膜上形成可見條帶(操作簡單,適合定性分析)。
套裝優勢:底物試劑穩定性高(如ECL底物發光持續時間>1小時),信號強度均勻,確保條帶清晰、無拖尾,便于結果分析。